「頂」

怎不能愛廣東話﹖好一個「頂」字,一個極有爆炸力的音節,已表達出複雜難言的情感:不忿、不甘、不願,反抗的心理狀態;改為動詞後,即表示難捱卻繼續捱的現況。最近一班年輕社工出了一本叫《頂.社工》的書,這個「頂」字,凝鍊地道出他們的心理及工作狀態:〈頂95〉;〈點頂〉;〈頂唔蒲〉;〈頂住呀〉。

近年,社工這個專業的公共形象,的確很受衝擊,不少基層婦女都親口跟我說過,今天的社工「已不是做人的工作,他們只會填表,寫計劃書,搵資助,叫人自助,不用找他們啦」。當發生什麼社區事故,如走失弱智人士、婦女帶子自殺、家庭暴力等等,社工都首先成為祭壇的羊,眾人口實。真是社工質素出了問題﹖還是政策上的改變(如一筆過撥款,自負盈虧)影響了整個社工文化,以及社區工作的價值﹖

這班年輕社工正是放下了專業的光環,頂唔順「馴民專業」的規訓,在書裡發出拳拳到肉的自省問號:社工到底承擔什麼﹖社工是「讓服務對象發展所長,以迎合社會、建制對他們的期望」,還是「令他們理解到制度上的各種不公義的地方,從而爭取改善空間﹖」、社工「籌備活動是為了滿足對象的需要﹖還是建立機構的名聲﹖」等等,都是還原基本步的價值問題。

此書不但對他們的95工業行動有更深的理解,也進一步明白社工思想爭扎,更有趣是,看到這班年齡相約,成長脈絡相近的「第四代人」,經歷過七一大遊行,用腳表態的感召、SARS的落區經驗及反世貿的國際行動的衝擊,成長了一種關注基層的人文關懷、努力解構社會矛盾的決心、結合理論及實踐的自我期許,以及可貴的批判精神,包括對制度的懷疑以及對自己的反省。這是一本頂得很應掍的書。

(刊於2008年1月24日am730)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