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罷去罷

《是她也是你和我》出版目的很明確:為準來港婦女「去」污名化,「去」被主流媒體的妖魔化(如為了貪錢來港,搶走本地醫療資源等),嘗試以獨立的出版,訪談的形式,讓多年來跟政策搏鬥、與命運共舞的準來港婦女的生活抗爭、不同的精神面貌,得到更立體、更多面的再現。

此書出版之時,正值奧運熱浪襲港,一片紅旗洶湧而至,愛國的熱度忽然有升無減,回頭看港人如何冷嘲、冷視、冷理、更多是歧視及輕漠新來港人士、準來港婦女及爭取居留權的港人子女,實在荒謬。功利走邊的人,無忘我們都是大陸移民之後,出於同「國」,先後不同而已。而且,公義平等不應該只框架在國族意識內。一班有心人,花心力,用時間,力排主流意識,文化介入準來港婦女的具體情況,叫人鼓掌。

書中十位女訪問者,個性不同,歷練不同,文字風格各異,在放下所謂客觀報道,直面介入時,各有自己的書寫策略,雖然在硬銷及自身感性反射之間,個別作者稍顯左右尷尬;但,十個故事,十個獨特的生命處境,的確帶出跨境婚姻其他面向,豐富討論:如性別問題,從May不幸的婚姻看到香港男子自我形象的低落,既要求妻子年輕貌美,又要懷疑對方;「競爭」是香港的一切,叫阿蛋的丈夫,即使受傷也不願拿綜援。此外,球場是拯救慧芳的空間,看出內地生活素質跟香港的確有很大落差,她們來港其實是下滑而不是高攀,而公共空間對
基層是多麼重要。另外,黃靜從自己母親的經歷帶出七十年代的「抵壘政策」,相對今天的政策,更合乎人性及有彈性來處理「偷渡客」及「香港居民」的身份問題,這是很重要的歷史比較,也有力去說明,經濟價值才是香港政府衡量香港居民的唯一價值:當年要的是廉價勞工,現在要的知識型專才。非入政府法眼的他者,
只有被妖魔化,被去於門外。為何忠於愛情、心繫子女的跨境準來港女子,走的路這樣難?

刊於am730 24-09-08

對「去罷去罷」的一則回應

  1. 引用通告: 此「去」不易,再現的兩難 « 樹上飛馬

發表留言